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關于開展“振興新突破 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的決策部署,積極響應沈陽地鐵集團號召,迅速干起來、跑起來、沖起來,在加快地鐵工程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當先鋒。2022年1月6日,隨著最后一段側墻澆筑完畢,由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承建的沈陽地鐵四號線7(1)標沈陽北站主體結構施工順利完成,為加快推進沈陽地鐵四號線實現通車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沈陽地鐵四號線沈陽北站位于沈陽北站火車站站前廣場的交通主干道下方,是沈陽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地鐵四號線沈陽北站全長148.4m,寬29.3m,最深處達到35.45m,為蓋挖逆作地下四層雙柱三跨島式站臺車站,與已運營地鐵二號線換乘。該車站上跨148.4m超深超寬電力管廊,有12個1級風險源,施工環境異常復雜、技術難題多、安全風險高、工期緊且工藝復雜,是沈陽地鐵目前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項目。
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嚴格落實技術交底,加強施工管理,結合實際采用了“超前預判坑外注漿、坑內分級分層拉通式開挖、局部薄弱部位掏槽快速封閉相結合”的施工方案,做到了開挖與結構施工無縫銜接,整個開挖過程人員安全、結構穩定,未發生監測報警事件。面對沈陽北站結構形式復雜等難點,項目部始終秉持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施工、高品質保障的作業理念,把塑造精品工程作為施工生產的第一要務,組織技術人員集中攻關,到攪拌站監造、在鋼筋加工場指導,嚴把工程質量,順利保證車站主體結構施工順利完成。
在施工工藝上,該項目涉及蓋挖逆作、明挖、PBA、雙連拱、CRD等多種施工工法,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難度較大。項目部結合實際創新,綜合利用三圖應用技術:CAD圖、BIM圖及4D施工模擬圖,全周期、全工序、全環節動態有限元分析數值模擬;利用revit進行土建結構建模,準確地搭建三維模型,為方案設計優化、工程量統計等后續工作打下基礎,模擬優化減少地連墻墻幅及接頭的數量,創新穿越深埋管廊工法。項目團隊創新性改良了多項工藝工法,通過模擬墨水試驗,超聲波掃描驗證地連墻滲漏情況,群井、階梯降水模擬分析,采用階梯式降水,增井、換泵、洗井等措施,解決降水、滲漏等難題。項目技術團隊創新工藝采用“深層地下多層既有錨索切割”、“格構式Ⅱ字形雙拼工字鋼接頭”等8項技術,大大降低了施工風險,加快了施工進度,保證了此次主體結構施工的順利完成。
下一步,項目部全體職工將勇立潮頭、勇往直前、勇當先鋒,繼續攻堅克難,大力發揚“爭拼搶”精神,弘揚斗爭精神,加快推進地鐵四號線建設,勇當振興先鋒,奪取新的突破,為實現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目標,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